仓库仓储,供应链管理,仓储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bb贝博平台登录体育

我们国家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

  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是物流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这样的领域的现状如何?未来的发展的新趋势怎样?这是许多需方、供方企业十分关心的。去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开展了一次物流与采购信息化应用案例的评选推介活动,这也是一次物流信息化状况的抽样调查。本文将结合征集到的案例,也参考其他有关的市场调研资料,对当前我们国家物流信息化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做一个初步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分析近年来现代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大多数来源于于三个层面的因素。第一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因此只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就能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带来效益。在这个层面上可以不涉及或少涉及流程改造和优化的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第二是企业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不断追求减少相关成本和加快,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此时的信息系统作用有二,其一是固化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得以规范地贯彻执行;其二是在规定的流程中提供优化的操作方案,例如仓储存取的优化方案,运输路径的优化方案等。此时信息系统作用主要在于固化管理和优化操作。第三个层面是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上升,其中物流管理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主要是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如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的协同、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协同等,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是供应链的血液循环系统,也是中枢神经系统。供应链的基础是建立互利的利益机制,但是这种机制需要一定的技术方案来保证,信息系统在这里的最大的作用是实现这种互利机制的手段。例如销售商的库存由供应商的自动补货系统来管理,生产商的生产计划根据销售商的市场预测来安排等等。

  三个层次的需求是由浅入深的,在我国的发展也是逐渐展开的。后一阶段往往以前一阶段的基础为起点,即流程改造和过程的优化控制是要有信息化基础为起点的,而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又要以各企业流程设计和运行优化为基础的。由于我国现在是利用后发优势,希望能够通过更短的过渡时间走过许多跨国公司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所以常常三步并作一步走,这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例子,说明处理得好可以缩短这个进程。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不能对症下药,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伤筋动骨。我国目前在推广现代管理技术的时候,ERP的不成功率很高,很重要的缘由是没有弄清三个层面的需求,也没有搞清楚自己究竟处在哪一个阶段,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就盲目开方下药。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绝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处于第一个阶段,即要用少量的投资,解决业务各流程的信息化问题,目标是建立决策依赖信息、数据的机制,其中特别是将财务核算深入到各业务环节去。从我们征集的案例来看,此类需求占市场的主体。少部分企业基础较好的已确定进入了第二层需求,即优化流程设计和运行操作。这样的企业应有较好的经营管理机制,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可以为流程再造提供制度保证和数据基础。此类需求占市场虽然还不大,但增长比较快。进入第三层的我国企业目前还是凤毛麟角。在我们征集的案例中几乎看不到涉及合作企业之间协同业务的内容。但是并不是说供应链思想在我国不适用,相反地,如果有意识地宣传、探索供应链理论和实践,可以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从收集到的案例来看,其中以信息化的基本内容为主的占80%以上。例如奥康集团采用了用友的网络分销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杜绝 “信息贪污”。最直接的效果,更关键的,则是可以使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更灵敏,从而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用奥康集团的话来说,“这种主动或被动的信息贪污比现金贪污还要厉害,如果他的信息不告诉你,或者晚一些告诉你,就会错过很多时机。比如在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雪就很可能使销售额直线上升,一场雪就能使我们的销售额达到300多万,甚至400多万,比平时每天200万左右的销售额高出了很多。但如果我们没联网管理,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信息实时传递、查询和商品调剂的线万的销售额都达不到。只有用数据来说话,我们才可以抓住这些机会。”说明信息在决策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PageNumber}我们把物流公司的ERP也归为此类,因为此类系统主要是解决流程的规范化、管理的科学性和运行效率等问题,尤其是采用科学的物流成本效益核算方法,使物流成本和效益分摊至各物流环节,通过系统的分析,为改善物流流程提供决策数据,不断分析,不断改善,使物流系统的运作和总体物流效益逐步趋向最优化。在这里我们正真看到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种决策依赖于信息的机制。

  以流程改造为主、具有较强操作优化功能的案例所占比重在15-20%,其中多数是在供应链的一些关键环节上突出反映出来,例如集中采购,集中库存,运输优化管理等。一般来说流程的改造必然会涉及企业组织架构和制度的变革,难度比较大,所以经常是一个个环节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一汽的采购供应链管理系统就是这样的一个案例。过去一汽的零配件采购分散在许多部门,管理分散,采购政策和标准不统一,采购行为不规范,造成物资资源“散、乱、差”的局面。经过流程改造,确定了集中采购的新模式,成立集团采购部,建立采购资源网。经过实践运行,这套系统得到用户一汽集团采购部的好评,也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许多例子证明,集中采购通常能降低采购成本的5-10%,在通常情况下这个比率高于产品的销售利润率。

  中软冠群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整车仓储电子化管理项目,则是操作的流程优化的一个典型案例。原有东风汽车的整车仓储方案完全是人工完成的,效率低,浪费大,常年流失的效益无法计量。本系统根据优化理论,建立一套数学模型,可以在仓储面积、车型集中管理和存取顺序等多项约束条件下进行仓储方案的优化,确保每天的运行都在高效率、低成本的状态,常年运行下去的效益是十分可观的。信息系统能否在线地提供高效、优化的操作运行方案是衡量物流系统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准,因为这些系统每天都在运行,积累的效益(或者是损失)是巨大的。

  严格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目前还是极为罕见的,在今年收集的案例中不超过5%。但是值得欣喜的是供应链思想正在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各种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案例中去,这就是建立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信息共享来协同业务流程,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使得整个供应链都能受益。这里介绍一个莱州粮食物流管理系统的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深圳奥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但是极有眼光地瞄准了农村的粮食流通市场,经过在山东莱州的长期调研,开发出一套使得粮食流通链条中各方面都受益的管理系统,结果把这条供应链上的各方结成了更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莱州粮食系统也成了少有的盈利企业。

  粮食流通的链条涉及农户(生产者)、收储站和储备库(收储)、管理机构(调运)、农业银行(信贷)、财政部门(补贴)等等环节。奥驰科技在莱州粮食部门的支持下,经过深入的调研,根据改革过程中 “订单农业”、“三大政策”(敞开收购、顺价销售、资金封闭运行)和储备粮补贴的有关政策,开发了一套联系各环节的管理系统,以粮食收、储、销、运的流程为主线,联通农业银行能够直接进行“库贷挂钩”,连通财政部门可以落实储备粮的补贴资金,连通农户可以开展“订单农业”引导生产。因此这一我们正真看到的不仅是一套物流管理系统,而是以粮食流通企业为龙头的农业产供销供应链,既是一种新型的流程,更是一种企业(及相关的单位)之间新型的战略伙伴关系,更可喜的是个方面都受益,都满意,说明在这个案例中流通企业承担“链主”的角色是成功的,它的意义将超出物流信息系统优秀案例的范畴。

  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信息化市场正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的步子加快,国内物流市场近期将呈二元结构:以跨国公司和少数国内先进企业为主要客户群的高端市场,以国内中小企业客户为主通过逐步信息化来完善自身物流的低端市场。前者为国外物流商、IT商所关注,目前还没有全方面进入中国,后者是国内物流商、IT商施展的舞台。市场的二元结构还会持续一段时期。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基础信息化仍然是当前需求的主要内容。最近有关IT媒体进行了一次信息化需求调查,结果显示:72%的企业仍把OA建设列为未来一年的重点,86.1%的企业未来一年将上MRP2,60%的企业把ERP列为下一阶段建设的重点。这表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需求的特点仍是在规范流程中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共享,建立决策、控制依赖于信息、数据的机制。

  不同行业的物流发展格局特点。制造业将以ERP为主,扩展到物流的一些主要环节上去。相比之下,连锁分销业对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则要重视的多,是因为我国正处于零售市场加快连锁化的发展阶段。据有关专家预测,近三年内中国的零售市场也会像发达国家那样,跨国连锁分销商将占据市场50%以上的份额,国内连锁零售商将占据30%的市场占有率,传统零售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将降到20%以下。所以零售行业将在整合市场的过程中把物流信息系统作为主要的竞争力来规划建设,把物流系统与分销网络的建设密切结合在一起。

  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必须正确地对待业务流程再造(BPR)过程。实践中完全不涉及流程改造的情况很少,从比较成功的案例来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是值得推广的。宝供物流集团是业界比较著名的企业,其成功经验很重要的一条是信息化走了一条循序渐进、逐年完善之路。1997年开始建立信息系统时,主要是解决通讯问题,利用起步普及的网络技术,替代传统的电话与传真,既减少相关成本又减少重复录入带来的误差。1998年在原有系统上改进用户界面,实现信息与客户共享,结果扩大了用户群。1999年在系统中加入财务核算,渗透到所有环节,结果减少相关成本,提到了效益。就这样一年干一件事,抓出一项成果,直接反映在经营效益中去。到今年6年上了六个台阶,扩大了业务,锻炼了队伍,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计划2003年开始实行全面的ERP。参观过宝供信息系统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系统本身的技术不复杂,甚至也算不上很先进,但是很实用,有效率。

  我国绝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历史比较短,基础薄弱,加上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和结构都处于变动之中,一下子设计出一个成熟的流程是很难的。信息化的项目一般投资较多,风险也较大,所以我认为特别要提倡循序渐进的路子,要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要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