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的策略”“创新医疗卫生监管手段”,为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进入后疫情时代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在医德医风问题和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关键时期,长沙市第一医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党建+行风监督”模式,将“党建+行风监督”护航医疗安全工作列为2024年度医院十大突破性工作之首,坚持党建引领,纪委组织,推行可量化的行风监督评价机制,一直在优化党风行风,持续推进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提升。
2017 年以来,国家卫健委、财政部、公安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同时医疗行业行风监督与评价相关文件及规范也陆续出台,更加清晰地指明了医院行风建设的方向。通过“中国知网”查询“医院行风建设”“医院行风监督”等内容,近5年来国内相关研究有50余篇,但大部分地区对当地的医疗机构行风建设只提出了方向性的定性要求,尚未制定紧扣医疗质量的、可量化、统一的监督评价机制及指标。因此,各个医院需要结合实际,制定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体系和实施方案,不断推动医院行风管理模式创新,才能使监督评价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才能更加有效地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下半年,在院党委的领导下,院纪委在市属公立医院中率先成立行业行风监督委员会,由纪委书记任委员会主委,遴选9名专家为全面质量管理监督员,聘任75人为清廉监督员,制定章程,明确7项职责,每季度对医疗、护理、医院感染、学术、伦理、后勤保障、医疗器械、质量指标评价8个质量管理委员会履职情况做集中监督检查。
全面质量管理监督以“自查+检查+反馈+讲评”流程推进,每季度由监督委员会主委(医院纪委书记)带队,组织9名全面质量管理监督员通过“一查、二看、三访谈”的方式,从委员会组织架构及章程、职责制度执行情况、PDCA持续改进情况三个层面,对标13项监督清单,分线个质量管理委员会及其下设委员会做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整改、再监督、再改进的方式来进行闭环管理,推动医院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持续提升。
“党风行风廉政查房”由医院党委领导、纪委组织。每次查房,医院党政主要领导、临床医技科室分管业务副院长、纪委书记到场担任查房领导。党建、内部监督审计、医务、护理、医保、设备、科教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查房专家,采取“一摸底、二汇报、三检查、四反馈”的方式来进行,落实“查房清单”“反馈清单”“整改清单”3个清单管理。查房以党支部所辖临床医技科室为片区铺开,重点对医学检查检验互认、抗菌药物使用、耗材使用管理等进行全方位检查,由科室所属的党支部负责督促所辖科室推动问题整改到位。着力在一线察觉缺陷、为一线.聚焦专项监督,推行“三减一增”便民惠民措施
坚持将集中整治成果、行风监督成效转化为患者可感知的民生实事,推出了“三减一增”便民惠民措施。一是减免费用,让患者省钱更安心。检查检验结果线上互认、北院免费体检义诊等5项惠民举措已累计为老百姓减免费用超200万元。二是减少流程,让患者少跑腿更舒心。实现预约就诊、名医门诊看诊、入学结核病筛查、线上支付、暖心服务等“一步到位”。三是减少担忧,让患者规范诊疗更放心。门诊MDT、绿色通道、健康讲堂、互联网诊疗、医保基金智能监管等多措并举进一步规范诊疗。“一增”即增加患者满意度。
医院推出“上榜、上课、上墙”举措,着力打造预防监督一体化平台。一是建立“医德医风”光荣榜。对每季度收到锦旗、感谢信、表扬信的科室及医务人员进行统计,通过“线上+线下”形式一体化宣传。二是开设“纪法课堂”。每季度外请专家来院授课,在医院官网开设“纪法课堂”专栏,持续推送纪法知识。三是打造“清廉科室”示范样板。遴选普外中心等10个科室为重点,设计制作“清心港湾”,以点带面推进“清廉科室”创建。
“党建+行风监督”护航医疗安全项目实施1年以来,获得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在最新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国考”中,医院首次跃升国家A级梯队,排名市属公立医院第1名,湖南省第11名;2024年医院成功创建“湖南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性医院”。
截至目前,医院行业行风监督委员会共开展集中监督行动4次。通过实施“监督的再监督”,一年来8个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架构、章程完善度持续提升,履职情况持续改进。特别是推进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将放射科、检验科、手术室、B超室、急诊科、ICU纳入巡检重点科室范围,切实拓宽了监管覆盖面,全面质量管理更加规范有效。
截至目前,已随机抽“外科片”1个支部、“内科片”2个支部、“医技片”1个支部所辖临床医技科室进行了现场查房。现场查房共发现7类问题121个,整改完成114个,需长期整改问题7个。通过举一反三排查问题,党支部各项日常管理更加严格,疑难病例讨论、抗菌药物使用、DRG运营管理、设备耗材临采等工作进一步规范,科室管理进一步精细。
在“三减一增”惠民举措上持续发力,抓重点、补弱点、创亮点,致力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不断的提高群众健康获得感满意度。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满意度94.5%、第二季度97.8%、第三季度97.9%;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第一季度93.8%、第二季度95.4%、第三季度94.9%,呈现稳步向好趋势。
自开设医德医风光荣榜以来,全院共有2922人次因收到锦旗、感谢信、表扬信及拒收红包荣登光荣榜,通过5个季度的数据对比,每季度均呈现平稳上涨的趋势。自2023年第四季度“党建+行风监督”模式推行以来,在12345热线中,不断出现点名表扬、点赞医务人员的热线人次,同时不满意、未解决工单数量呈现双下降趋势。
提升医疗卫生的监督质效,重点是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穿监督全过程,一体推进实现了党建、业务、监督“三促三融合”。一是突出把握监督方向。聚焦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公立医院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医疗服务的品质和安全、2个集中整治等方面,切实保障了监督方向不偏、步调不乱。二是突出“两责”协同推进。充分履行党委的主体责任、纪委的监督责任,健全统一协调、各有侧重的责任格局。三是突出上下贯通融合。由党委统筹,纪委组织,统筹党建、医务、护理、医保、监审、院感、科教等全院各方力量资源,加强了协调联动,切实保障了监督效能。
创新对医疗安全、质量、服务的监督,必须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零散式碎片化的监督管理模式,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施策。一是强化全方面推进与点上突破相结合。在面上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监督”,监督内容覆盖8大方面,监督对象涵盖在8个质量管理委员会任职的关键少数;在点上推行“党风行风廉政查房”,将探头伸向临床一线实现点穴式精准监督。二是强化定性评价与定量标准相结合。在“全面质量管理监督”“党风行风廉政查房”中,均设置了明确、具体、可感的检查指标,“量身打造”的指标更利于明确问题所在,精准补齐短板。三是强化过程监管与结果运用相结合。推动监督从“治标”向“治本”转变,同时抓好结果运用,用好“奖惩分明”指挥棒,力促党风行风持续好转。
公立医院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一定要坚持公益性为导向,在保证医疗服务的品质的前提下,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行风监督成果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行风答卷”。一是注重在民生实事上切入。“党建+行风监督”将护航医疗安全、优化医疗服务作为切入点,围绕为民办实事“1+5+N”重点任务,不断深化监督质效。二是注重在顽瘴痼疾上破题。针对群众反映的就医堵点等顽瘴痼疾问题,以巡察整改为契机,推动医院班子成员分片包干深入临床一线,着力打通看病就医的堵点。三是注重在服务成效上提质。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不断把好做法好经验上升为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行风监督的长效机制,通过逐渐完备医院管理制度,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努力让群众就医更便捷、更舒心。